游珊珊 北京协和医院超声科主治医师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
援藏时间:2015年8月—2016年9月
游珊珊,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的一名主治医师。2015年8月,她怀揣对西藏的向往,对藏区医疗的热心,对医生职业的担当,坚定地踏上了西行之路。
初入藏区,她产生了比想象中更严重的高原反应。住院、吸氧、呕吐、无力……第一周的遭遇并没有打击她的积极性,反倒令她深入思考,既然每个人的反应程度不同,每个人的体质特征不同,能否多采集队员们的检测指标,帮助大家调整状态,同时也为将来的援藏队员提供更多数据支持?基于这种想法,游珊珊设计了援藏队员在藏期间心脏超声心动图跟踪检查方案,同时得到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尼玛玉珍主任的大力支持和实践协助,目前该项目正在数据积累阶段,她计划发表1-2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为后来人提供更多的健康保障,也为科学援藏、可持续援藏提供有说服力的数据支撑。
身体恢复后,游珊珊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她十分注重教学与人才培养,努力为科
据支撑。
身体恢复后,游珊珊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她十分注重教学与人才培养,努力为科室可持续发展储备力量。她组织疑难病会诊,用超声技术帮助当地医生更快更准地鉴别早期乳腺癌等病症;开展一对一带教,对超声科的所有员工轮流进行面对面教学,帮助他们形成更加合理规范的诊疗流程。
谈到“规范”,游珊珊加重了语气。她先后带领团队开展“乳腺、甲状腺、血管及妇产科超声”的规范化检查;规范超声报告书写系统模板,指导操作技能;改善门诊诊室环境,将门诊及住院预约时间缩短至3天以内;积极落实院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方针政策,“试点”推行绩效工资,奖金分配与工作量和职称系数挂钩,提高了医生工作积极性;建立指纹打卡系统,严格规范员工考勤……她毫无保留地将协和医院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经验移植到了受援医院。
“我们做的事情都很寻常,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迹,但是当地的患者却经常报以无限感恩。”游珊珊回忆道,“有一次,一位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患者从偏远的阿里地区来求医,他下肢皮肤溃烂,病情又被延误了很久,内心十分焦虑。做完超声检查后,他小心翼翼地问我严不严重,能不能治好。我用安慰的语气告诉他,‘动手术就可以治好,您放心吧。’听罢,他双手抓住我的手,慢慢地举起贴在他的额头上,离开时,他举起一只右手,手心向上,面带微笑,表示感谢。”游珊珊从当地医生那里得知,这是藏民同胞表达感激的最高礼遇,额头是活佛摸顶赐福的位置,这种感谢方式只献给最尊敬的人。
下班后,游珊珊像往常一样走到布达拉宫广场,她望着庄严肃穆的布达拉宫,回想着患者的感谢和西藏医生的话,内心涌起的热流久久不能平息。“我的职责是来藏区治病救人,但我同样也被藏区人民所启迪。正如我一直以来向往的,这里有值得我探寻的神秘,有荡涤我心灵的养分。”游珊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