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缺氧不缺协和精神

日期:2016/10/26 0:00:00  来源:北京协和医院

韩丁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医院管理专家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
援藏时间:2015年8月—今
 

“说到医疗援藏,多年来效果并不理想。之前的工作侧重于输血,没把造血能力培养出来;侧重于单兵作战,没把集团优势发挥出来。”作为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疗人才“组团式”援助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总领队,韩丁自知责任重大。他不仅要在援藏期内为“造血式”帮扶开一个好头,更要为2020年自治区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地区省会城市“三甲医院”平均水平和“大病不出藏”这一宏大目标的基本实现打好坚实基础。
在韩丁的带领下,援藏医疗专家和当地同仁通过传、帮、带,积极对接,形成“小组团”。建章立制,密切协作,通过共同努力,使受援科室发展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势头。以自治区人民医院为依托的自治区临床检验中心和病理诊断中心、自治区人民医院数字图书馆及“查新”中心已经建成。麻醉、手术和重症医学、药品采购等保障平台建设效果显著。
韩丁另一鲜招是“中组团”。积

已经建成。麻醉、手术和重症医学、药品采购等保障平台建设效果显著。
韩丁另一鲜招是“中组团”。积极发挥援藏队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让受援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结对子”,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教研管各个方面深度对接。目前四家医院的科主任和相关专家频繁进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相关同仁也分期赴京与四家医院进行对接。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在雪域珠峰上开展得如火如荼:首届西藏病理年会、首届西藏?协和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首届西藏地区乳腺癌早期诊断与培训等等相继成功召开。
韩丁的第三板斧是“大组团”。“大组团就是由几家援藏医院与当地政府组成大团队,撬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受援自身医院的造血功能。”韩丁运用先进管理理念,制定了适合当地医疗行业特点的收入分配办法,强力推行绩效工资,考核与工作量挂钩。这一机制首先在影像科试点,再逐步向全院推广,提高了全院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和医院的整体效率,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韩丁尽心竭力为西藏“输血”、“造血”,而他自己的身体却一直处在“缺血”状态。除了常见的高原反应,韩丁的血氧饱和度一直偏低,总是在边吸氧边工作。办公室、宿舍、车上……到处都有他的氧气瓶。队员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队员邱玲说,韩丁作为院级领导,每天的工作堆积如山,经常写材料到凌晨四五点钟。因为工作繁忙,他经常错过吃饭时间,西红柿、黄瓜和挂面已成为他的“饮食标配”。一年间,他的体重已经减少了十几斤。但韩丁毫无怨言,他甚至忘了对最亲的人提及。
“缺氧不缺协和精神”,是韩队为队员们鼓劲儿的话,也是他用实际行动折射出的人性光芒。“我们希望能建起既符合医院管理规律,又符合当地实际,行得通、接地气的体制机制,真正为藏区医疗卫生事业、老百姓长远健康福祉留下点东西。”韩丁说。
 

上一篇:

王健翎:平凡中显真情

下一篇:

雪域一载躬耕碌 情系西藏志不移

Copyrights 2005-2018 导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