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青年工作部举办“书香协和”读书会三周年庆祝活动
日期:2017/8/2 0:00:00 来源:北京协和医院
2017年6月7日傍晚,“书香协和”读书会三周年庆祝活动“协和讲说人”分享会在我院教学楼三层多功能大厅举行。郎景和院士、陆召麟教授、任祖渊教授等十位(组)讲说人在“协韵”协和公益演奏团的现场伴奏下,或朗读一篇文章,或讲述一段故事,或进行现场访谈,以“医之温度”为主题词,与现场近200名书友分享了他们的从医故事、感悟和人生经历。本文节选讲说人的精彩朗读段落,与读者共赏。
济济一堂的活动现场
主持人对陆召麟教授和任祖渊教授进行现场访谈
纪念林大夫,学习林大夫
讲说人:郎景和(妇产科 院士)
您亲手接生的孩子千千万万,
他们又有了孩子万万千千。
谁能说你孑然一身?
您是真正的母亲啊,
孩子无数,仁爱无限。
您悉心培养的学生桃李满天下,
他们又有了学生,天下满桃李。
这到处结实的硕果,浓郁的芳菲,
不正是
您用毕生的心血撰写的巨著鸿篇。
带着敬畏,在失败中成长
讲说人:王含(神经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能有今天的进步,既要感谢在医学实践过程中“牺牲”的累累白骨,也要感谢在失败后不断思考、改进、敢于再次尝试的医生们。
有些悲剧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我们才会把医学叫做遗憾的科学。但是这些悲剧给医生们上了很好很必要的一课,帮他们避免了在未来犯同样的错误,从而给更多人以生的机会。从大处着眼,医学统计学会告诉我们少数失败案例换取的是人类健康事业的进步。而这些进步的推动者,正是那些“失败”的医生们。
我真的为有这样善于反思、勇于自我剖析的医生同行们而感动和骄傲!虽然,他们有时会因此而饮泣、抑郁、甚至走不出心理的阴影,但是,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医生,一定会经常有这样的自我剖析和良心拷问。
写给协和的一封情书
讲说人:张坤(心内科 护士)
这个世界里的诱惑真是太多了,但从医之人,无义无以为医。这个“义”不仅是“公平”与“正义”,更是指对医学的情义和对人性的怜义。而这,是你,协和,我的恋人告诉我的。请让我再为你写一首诗吧,尽管词语朴素:
一千个日日夜夜,
三年三度的护理经历。
协和,
我追随着你,
不悔地爱着你。
如果能重来,
我也不想做李白,
我还想拿着厚厚的医学教材,
对你表白。
我会将我无数个三年奉献予你,
做一生一世协和人!
感恩梧桐树
讲说人:张法(医大学生 感恩梧桐树志愿者)
第一次听说协和呼吸内科的朱元珏老师,是在志愿服务协会制作的视频中。在那段画面里,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从医心得。谈及现在许多医学生觉得当医生待遇差而且辛苦,难以维持生计,而对从医事业产生犹豫,朱老师说,“大夫这个职业就是吃苦的,如果你喜欢ICU,那就做吧,不就是苦点儿吗?房子没够的,钱也没够的。要是真追求享受就别学医,医生只有苦过来的,人们老说多少年的媳妇熬成婆,大夫也是这样”,而且,学医也并不全是苦,“现在已经走上了这条不归路,但是它吸引你,还挺有意思的,别人没诊断出来,我诊断出来了,而且治好了,多好啊!”这段话,对于当时的我们,是十分震撼的。一位有着高尚的情操、独立的人格和对医学极大热情的老协和人,这是朱老师给我留下的最初的印象。
从社工档案看协和人的骄傲
讲说人:李晓华(协和家属)
提到社工,也许还有很多人不理解,以为就像居委会大妈一样,管些鸡毛蒜皮的杂事。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特别是医务社工,历史上那也曾经是协和精神的象征和载体,被社会大众广为知晓。
在国外医疗服务发达的国家,医务社会工作已经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精神信仰四个方面都全面介入了对患者的服务。而今天,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协和为病人治病,协和的社工和志愿者为病人完善各种社会支持系统,那么我们作为协和人的亲属,难道不是协和的支持系统吗?协和能伟大近一百年,靠的是对病人的仁爱与关怀,同时也靠家属对协和人的支持。这些力量汇集到一起,就成为了我们这个国家的正能量!就成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支持体系!
亲爱的姐妹——生命误会,因爱相随
讲说人:协和“粉红花园”志愿服务队
寂静的深夜,我难以入睡
那一刻,我像一颗尘埃
孤独无助紧紧地将我包围
恐惧的滋味也只有自己能够体会
亲爱的姐妹
这里有我们相陪
当你身心疲惫需要安慰
我们相依相靠相互依偎
亲爱的姐妹
这里有家人与你相随
无论你是否完美
你都是我们心中的宝贝
亲爱的姐妹
请做一支铿锵玫瑰
冬季过去
就会绽放春的蓓蕾
亲爱的姐妹
请做一支向日葵
迎着太阳
把生活微笑面对
人生的道路上
人人都难免落泪
无论喜与悲
无论你是谁
有梦就不要半途而废
相信自己能展翅高飞
凝聚真爱来回馈社会
大河
诗作者:骆一禾 讲说人:杨德彦(心内科 主治医师)
【致敬:一段既往的、正在进行的、不会中断的、潮湿着汗水的、青春的工作岁月。】
在那个时候我们架着大船驶过河流
在清晨
在那个时候我们的衣领陈旧而干净
那个时候我们不知疲倦
那是我们年轻的时候
我们只身一人
我们也不要工钱
喝河里的水
迎着天上的太阳
蓝色的门廊不住开合
涂满红漆的轮片在身后挥动
甲板上拥挤不堪
陌不相识的人们倒在一起沉睡
那时候我们没有家
只有一扇窗户
我们没有经验
我们还远远没有懂得它
生着老锈的锋利的船头漂着水沫
风吹得面颊生疼
在天蓬上入睡的时候眼帘象燃烧一样
我们一动不动地
看着在白天的绿荫下发黑的河湾
浓烈的薄菏一闪而过
划开肉体
积雪在大路上一下子就黑了
我们仰首喝水
饮着大河的光泽
水调歌头•协和西门月夜感怀
诗作者、讲说人:李乃适(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弹指百年近,月夜看飞檐。
雕梁画栋犹在,风雨历驰年。
骑凤仙人翘驻,雨燕呢喃飞舞,喜逅一时闲。
素月绘清影,阆苑落人间。
徘徊处,灯攒簇,照无眠。
医坛圣殿,代代学子梦魂牵。
沥血呕心如故,高屋建瓴筹幄,欲履杏林巅。
安得倚天剑,祛病效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