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协和医事”获奖作品展播
日期:2017/8/2 0:00:00 来源:北京协和医院
编者按:近期,我院举办了“新协和医事”征文比赛,大家投稿踊跃,共收到稿件353篇,经10名院内外专家匿名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作品12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0篇。本报将陆续选登获奖作品,以飨读者。本期刊登一等奖作品3篇。
源头活水
中医科 梁晓春
嗟乎!偶见鱼死,鱼之瘼;屡现鱼亡,水之过!今医之殇,医患失和,势若水火;学术失真,屡诉报端;暴力伤医,迭出层见;世风不淳,人心不古!“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缘何协和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答曰: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患者满意,员工幸福。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夫严谨求精。严谨者,习性也;求精者,完美也。是以精勤不倦,赢得医术精湛;是以大爱无疆,迎来橘井泉香。张孝骞临深履薄,大医精诚;林巧稚碧血凝爱,枯树重花;黄家驷师道垂世,薪火传承;祝谌予待患如亲,至意深心。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
敬畏曾宪九老师对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创新和最高质量要求精神
离退休总支 蒋朱明
在本院外科接受住院医师培训阶段,我多次听曾宪九老师讲到“从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开展科学研究,以研究成果推进临床医学发展”,这思想一直深深影响着我们一代人。虽然我已经退休多年,但回忆起与曾老师一起工作的点点滴滴,依然心怀敬畏。
曾老师负责的“住院医师培养计划”中有一个部分是“研究培训”,在我任第4年住院医师的1961年秋,有机会在曾宪九领导的“外科代谢与营养实验室”学习和工作3年,1964年夏回基本外科临床,继续接受总住院医师培训。在这3年中,我有较多机会见到曾老师。他虽然讲话温和、语态平顺,但是其内容很有“重量”,让我感到敬畏,也感到压力。
1962年,曾老师要求我按照哈佛医学院外科Moore教授的研究报告,在中国建立一套“应用重水来测量人的总水”的设备和方法。曾老师将研究计划向国家科委报告,申请到2公升英国生产的重水,为该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稳定同位素的条件。在当年条件下,我们只得依靠位于北京协和医院老楼东侧的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附属工厂,自己制造仪器设备。参考Moore的论文,通过和高年技术工人和工程师合作,硬是一个一个零件、一张一张图纸地修正,按照文献上的示意图,制作出测量重水含量的仪器实物。在这些设备适应性运转时,曾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将测量人体液内重水含量的落滴管的恒温水浴稳定性提高到±0.01℃以内(比美国的标准还高),会有什么变化?我当时愣住了,因为我此前从未见到过有±0.01℃以内稳定性的恒温水浴设备。思索了一会才回答:那样不但重复性会提高,精密度也将提高一个档次,我们试试?他点点头,看了我一眼说:那就这样。接下来的1个多月,我和技术员刘振华对设备不断进行改进,花了大量时间运转恒温传感系统,调节设备灵敏度,时有通宵观察调整的情况。没想到最后真的达到了曾老师的要求,创新性地将方法检测精度提高到超过美国同行的水平。
1979年前后,我从杂志上看到Moore教授将要退休的消息,便把发表于1965年《中华医学杂志》的《重水测量人总体水》中文单印本邮寄给Moore。数年后我见到Moore的秘书Susan时,她告诉我:当年Moore看了曾老师和我等三人中文论文的插图时大为吃惊,说他相信中国同行的确在北京协和医院做出了此项研究,当年只有美国做过此方面的临床研究。曾宪九做到了体液研究方面的中国第一。
以“重水论文”为交流纽带,曾老师与Moore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促成了1981年初Moore及当时外科主任Mannick一行4人的北京协和医院学术访问。1982年底,曾老师应Moore邀请,去哈佛医学院和附属Brigham and Women医院外科回访。Moore的继任者Wilmore主动提供哈佛奖学金用于开展“改进静脉营养研究人员的博士后培养”。在曾老师推动下,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与哈佛医学院外科联合研究报告的“生长激素与静脉营养合用对手术后患者脂肪、蛋白质代谢影响”于1989年发表于《外科学年鉴》。此研究报告被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学术机构引用达190次。这是曾老师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留下的成果。
协和新医说
2011级七年制实习生 秦萌
医,
贵专。
心诚然,
勤勉至先,
恒思理浑圆。
修德正己树人,
唯仁义之士可担,
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不求闻达但求利人前。
厚德载物后而致以明鉴,
博学广思谨言慎行勤思辨。
内经圣典熟备心间知易行难,
持之不懈不荒不殆笃行终梦圆!
医患紧张吾等晚辈举步维艰何办?
严谨求精勤奋奉献院训当头悬,
谨言慎行胆大心细水滴石穿,
求医路漫百年摇篮育英杰,
精益求精临床思维磨炼,
勤字当头兼顾新科研,
奋勇争先敢为人前,
奉信科学求卓越,
献身医学事业,
协百年积淀,
和以顶尖,
精八方,
神医,
叹!
注:诗篇后半部分首字,可组成“严谨、求精、勤奋、奉献——协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