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怎样把参会者摁在椅子上?

日期:2014/11/4 0:00:00  来源:北京协和医院

编者按:近日,第七届协和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在京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办,会议主题为“目标与目的”。来自全国ICU、麻醉、急诊等与重症病人治疗与护理相关科室的近2000位医务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现在国内的学术会议越开越多。主办会议方凭什么吸引参会者,又怎样才能把参会者摁在椅子上一直听下去?除了形式上的创新,比如在主会场上不设主席台,采用更开放的方式进行学术交流,我认为会议的主题更加重要。

    用主题扣住所有内容

    目前,很多国内的学术会议都会设置主题,但往往都是创新、发展、变革这类的虚词。其实,学术会议的主题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应该简短、实在、给人以启迪,并尽量用主题扣住所有会议内容,用主题告诉参会者,这次会议要集中传递哪方面的信息、哪个层面的知识。当一个临床医生站在病人床旁时,他所需要的除了理论,还有实实在在的答案。而实化的主题,更能够启发医生系统化的临床思维。

旁时,他所需要的除了理论,还有实实在在的答案。而实化的主题,更能够启发医生系统化的临床思维。
    主题从哪里来?应该来自于临床的需要。学术会议参会者往往既有基层医生,又有学科带头人,要满足不同层面参会者的需求;主题的设定应该带有普遍性,尽量让每一个参会者都能感兴趣。比如,要吸引年轻医生,主题就应着眼于解决临床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注重实用性。要让学科带头人觉得有意思,主题的设置就应该把握住这一学科当前国际发展最前沿的位点,能够促进科研,即有前瞻性。
    拿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每年举办的协和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来说,第一届会议的主题是“血液动力学无处不在”,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主题,引领更多临床医生运用血液动力学的思维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到了第二届,主题设定为“从理论迈向实践”,旨在说明血液动力学的理论不能仅仅停留于“天上”,更应该落实在临床实践当中。在前两届的基础上,第三届会议我们提出了“细节决定成败”的主题,希望更多医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抓住临床中的细节。今年的会议,我们将主题定为“目标与目的”,重在引领医生关注治疗中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的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了把主题讲透牺牲大腕

    要想会议的内容都能紧紧围绕住主题,选择合适的讲者非常重要。在每年会议召开之前,我会和每一位讲者沟通,这些讲者都是相关领域有代表性的专家,我们不会给他们具体的限制,但是会请他们尽量把授课内容与当年会议的主题联系起来,希望他们运用自己的经验、感悟来阐释这个主题。
    为了突出主题,难免会有“牺牲”。比如,有些专家今年会对其他主题特别感兴趣,那么我会建议他留到以后再讲。参加一些国际学术交流时,一些外国知名专家会对我表示,希望能够参加我们的会议,但有时我们却没有发出邀请,原因也是考虑到他所研究的领域和我们设定的主题不相关。我并不期望通过一次会议把所有的问题都讲完,我们的学术会议也不是为了突出大牌专家,一次会议我们只想把一个主题讲深、讲透。
    要拒绝一位专家刚开始确实有难度,但一场好的学术会议吸引人的地方也正在于此。在我们的会议通知上,从来都只显示每一场讲座的题目,而没有讲者的姓名和头衔,参会者只有到了现场才会知道具体的讲者是谁。我认为,举办学术会议邀请大牌专家是必须的,但光靠大牌来吸引人还不够,真正吸引参会者的应该是学术,是会议传递的知识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解决问题,要对基层的临床行为有帮助,要对高端的科研有影响,要让参会者觉得这个会议值得一来。

刊于10月27日《健康报》孔令敏 陈明雁整理
 

上一篇:

《彼岸—中美医学慈善百年纪事》观后感交流

下一篇:

勇者无畏 智者无敌

Copyrights 2005-2018 导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