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参会者摁在椅子上?
日期:2014/11/4 0:00:00 来源:北京协和医院
编者按:近日,第七届协和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在京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办,会议主题为“目标与目的”。来自全国ICU、麻醉、急诊等与重症病人治疗与护理相关科室的近2000位医务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现在国内的学术会议越开越多。主办会议方凭什么吸引参会者,又怎样才能把参会者摁在椅子上一直听下去?除了形式上的创新,比如在主会场上不设主席台,采用更开放的方式进行学术交流,我认为会议的主题更加重要。
用主题扣住所有内容
目前,很多国内的学术会议都会设置主题,但往往都是创新、发展、变革这类的虚词。其实,学术会议的主题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应该简短、实在、给人以启迪,并尽量用主题扣住所有会议内容,用主题告诉参会者,这次会议要集中传递哪方面的信息、哪个层面的知识。当一个临床医生站在病人床旁时,他所需要的除了理论,还有实实在在的答案。而实化的主题,更能够启发医生系统化的临床思维。
为了把主题讲透牺牲大腕
要想会议的内容都能紧紧围绕住主题,选择合适的讲者非常重要。在每年会议召开之前,我会和每一位讲者沟通,这些讲者都是相关领域有代表性的专家,我们不会给他们具体的限制,但是会请他们尽量把授课内容与当年会议的主题联系起来,希望他们运用自己的经验、感悟来阐释这个主题。
为了突出主题,难免会有“牺牲”。比如,有些专家今年会对其他主题特别感兴趣,那么我会建议他留到以后再讲。参加一些国际学术交流时,一些外国知名专家会对我表示,希望能够参加我们的会议,但有时我们却没有发出邀请,原因也是考虑到他所研究的领域和我们设定的主题不相关。我并不期望通过一次会议把所有的问题都讲完,我们的学术会议也不是为了突出大牌专家,一次会议我们只想把一个主题讲深、讲透。
要拒绝一位专家刚开始确实有难度,但一场好的学术会议吸引人的地方也正在于此。在我们的会议通知上,从来都只显示每一场讲座的题目,而没有讲者的姓名和头衔,参会者只有到了现场才会知道具体的讲者是谁。我认为,举办学术会议邀请大牌专家是必须的,但光靠大牌来吸引人还不够,真正吸引参会者的应该是学术,是会议传递的知识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解决问题,要对基层的临床行为有帮助,要对高端的科研有影响,要让参会者觉得这个会议值得一来。
刊于10月27日《健康报》孔令敏 陈明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