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亦医亦师献真心,美丽心灵耀雪域

日期:2016/10/26 0:00:00  来源:北京协和医院

史亦丽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药师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
援藏时间:2015年8月—2016年9月
 

 “我之前去过高原,的确艰苦,但西藏确实需要我们。不论是谁,总得有人去,我资格也够,身体还行,先去西藏给你们探探路!”
她是主任药师史亦丽,是协和医院援藏医疗队中年龄最长的一位,正如她的名字,不论在协和,还是在高原,她都用美丽的心灵温暖着他人,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影响着他人。
提到援藏经历,史老师一句话直抵老本行——梳理药史、了解药品、整理药品目录。“凡事必须得有规范和依据,药品目录的基础不打好,其他工作都没法开展。”由于藏区医院药品的特殊性,史老师耐心细致地梳理了近一个月,最终形成了准确可靠的药品目录。
紧接着,建章立制、质量管理、安全用药和风险防范的工作便提上日程。“建立规章制度只是第一步,如果想让规章制度得到落实,就必须带着他们一步一步去实践,逐渐影响和改变自治区医院医生的工作习惯。”史老师解释。她每天带着当地药师下临床,去ICU

他们一步一步去实践,逐渐影响和改变自治区医院医生的工作习惯。”史老师解释。她每天带着当地药师下临床,去ICU查房、检查病历,管控质量,确保安全用药。“安全用药、处方规范是很基础也很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花大力气解决。”处方规范方面,史老师特别注重对抗菌类药物使用的检查和指导,力求将不该用的抗菌药和过量使用的抗菌药“一网打尽”。在她和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6年1—8月份抗菌药物使用率较2015年同期显著下降。
为了进一步规范门诊药房的各项工作,改变药师单线作战、各自为营的固有思路,史亦丽在半年时间里亲自带教,多次培训,反复提醒,这一番叮嘱几乎成了每天早交班的必修课,半年后,门诊药房的各项规范终于成为了大家日常工作的“习惯”,她才欣慰地松了一口气。
药师人才培养方面,史亦丽一方面为藏区药师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考取药师资格;另一方面,她积极参与药师培训,为藏区各个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开展药师培训和药学讲座。“西藏地区地域广阔,医院的分布也不集中,很多医生长途跋涉来听我们做培训,有的是坐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车,有的坐火车,更有坐飞机来的。一次培训,我们规划了五十人的规模,结果来了一百多人,现场座无虚席。授课老师们毫无保留地倾力相授,眼看超时已成定局,学员们纷纷改签了返程的车票或机票,继而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这让当时的全体培训老师感动不已,更让史亦丽确信,西藏需要她,高原需要她们!
援藏结束返京的前一天,她一直忙活到很晚才回去收拾行李。手头的工作她想做得再好一些,千头万绪的药品采购问题她想再理一理。史亦丽乐观积极的性格和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给藏区药师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西藏药学分会的筹备组会上,西藏各地药师共同为她献唱了一首《母亲》,表达了藏区人民对她的深厚感情。
从西藏回来后,史亦丽的“高原咳”痊愈了,手上的皲裂也慢慢愈合,但是她对藏区医疗的热心却不曾消退。她觉得“高原药学”是一座丰富的宝藏,极具科研价值。她呼吁科室的后辈们如果有机会进藏,一定要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去开掘“高原药学”这座瑰丽的宝库。
 

上一篇:

搭建诊断平台 助力西藏病理发展

下一篇:

一年援藏,一世藏情——记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室护士长王惠珍援藏事迹

Copyrights 2005-2018 导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