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杰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手麻科主任
援藏时间:2015年8月—2016年9月
“倾我之力,为支边吃苦耐劳,多积一方功德;尽己所能,去援藏传道授业,共为协和争光。横批:感受援藏。”——易杰
听到“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招募医生的时候,易杰觉得这就是“自己的事儿”,作为麻醉科副主任,他第一时间报了名。
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只有十二三名医生,连麻醉恢复室都没有,整个藏区也就只有100多名麻醉医生,相当于协和医院麻醉科一个科的人手。面对如此薄弱的基础,易杰决定从最基础的制度建立和临床教学着手。
他带领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同道建立了系列制度,为日常工作提供了管理规范。疑难危重病人术前麻醉讨论制度、术后麻醉不良事件讨论制度、PDCA安全管理模式、手术及麻醉日常医疗流程、术后恢复室的工作手册等等,一项项制度、规范在他手中得到充实、完善,为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的标准化管理夯实了基础。他将气道管理中的重要技术
项项制度、规范在他手中得到充实、完善,为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的标准化管理夯实了基础。他将气道管理中的重要技术引进西藏,受到了当地外科医生的高度赞誉,也为科室发展微创技术明确了方向。
易杰不遗余力培训当地师资,精心编排每周教学任务及住院医师临床带教。牵头制定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前往协和麻醉科的进修培训计划,采用“一帮一”或“一帮二”的形式专项培养。在西藏自治区组织部的支持下,易杰申请了西藏自治区人才资源专项开发基金的15万元资助,克服巨大困难筹建了西藏唯一一个国家级的气道管理培训中心,组织召开了首届拉萨气道管理新技术培训班。此后他“野心”更大,在协和麻醉科的全力支持下,召开协和-西藏麻醉大讲堂、西藏自治区麻醉学术年会暨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基层麻醉医师培训班等会议,后者成为西藏麻醉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参会人数最多、含金量最高的麻醉学术会议。
易杰组织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同道开展科研工作。目前有两个科研项目正在进行,帮助立项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科研计划一项。三篇论文投稿核心期刊杂志(已发表两篇)。
“当任务下来的时候,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的妻子和9岁的孩子。”易杰的妻子是协和医院的手术室护士,平日工作非常繁忙,经常不能正点下班,无法照顾孩子。“黄宇光主任和徐梅护士长知道后,拍着胸脯说一定会好好照顾我的家人,护理部吴欣娟主任也拉着我的手说,家里有任何困难都会帮忙解决。我真得挺感动的,协和的同事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
在西藏的生活其实很单调,早上做临床,下午做管理,晚上回宿舍读文献。易杰说,在西藏经常会感到孤独,想家人,也想医院同事。尤其是在万籁俱静、寒风刺骨的冬天,拉萨冬天湿度只有2-3%,如果不涂润唇膏,嘴就一定会干裂。“在最艰苦的时候,我们收到了医院寄来的给大家防皲裂的硅霜,当时就觉得一股暖流从心中流过,咱‘家里人’惦记着咱呢。”易杰暖暖地说。
如今的易杰虽已回到北京协和上班,但仍在为西藏麻醉学科人才培养四处奔走。他计划将拉萨的培训经验推广至西藏七个地市,还计划每年都去西藏搞培训。易杰说:“西藏艰苦,人所共知,但艰苦不言苦,困难不畏难。”
这就是易杰心中的协和精气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