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光明日报】北京协和医院早产儿救治成功率达国际水平

日期:2010/8/20 0:00:00  来源:北京协和医院

    本报北京7月21日电(通讯员段文利 何帆) 七年前在北京协和医院得到成功救治的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蔡佳耘,今年“六一”光荣加入了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7月21日,她和父母亲返回协和医院看望救治她的医护人员。当日上午,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为她举办了庆祝会,祝贺她加入少先队。

 

蔡佳耘及其父母与救治她的医护人员合影。 摄影:李东辉

  2003年4月18日,这个在妈妈肚子里住了不到七个月的小生命提前来到了世界上,出生体重只有800克,身长33厘米,头围23.5厘米,心血管、胃肠等发育不成熟,有严重黄疸,代谢不稳定,免疫力低下。儿科医护人员在进行阿氏评分(通过外观、心跳、表情、活动性等判断其是否需要立即急救)、气道清理和正压人工呼吸后立即将她转入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外观、心跳、表情、活动性等判断其是否需要立即急救)、气道清理和正压人工呼吸后立即将她转入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儿科组织了教授、主治医、病房主管及护士在内的治疗团队,为蔡佳耘制定了严密的诊疗计划。首先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脐静脉插管的肠外营养支持、鼻饲管的微量肠内营养支持。同时进行24小时的生命体征严密监护,如呼吸、心率、血压、血氧、血气、血糖、电解质、入量、尿量、肝功能、感染指标等。经过了80余天的努力,小佳耘终于可以出院了。这时候她已经长到了2040克,能自己呼吸、自己吃奶、自己排便了。这些对于足月新生儿来说再正常不过的指标,对于小佳耘来说是那么的来之不易,这里凝集了医护人员日日夜夜的辛勤救治,也凝集了小佳耘与死神抗争的顽强生命力。
  出院后,小佳耘定期在协和医院儿科早产儿门诊定期随诊。儿科王丹华教授对小佳耘的生长发育曲线进行监测,针对她各个时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指导。在医生的指导和家长的精心照顾下,小佳耘健康快乐地成长。“佳耘又长高了”、“佳耘去海边玩了”、“佳耘又学会什么了”、“佳耘上学了”,佳耘不同时期的照片在救治她的医护人员之间传看着。通过佳耘妈妈和王教授的邮件来往,家长和医护人员共同分享着佳耘成长的重要时刻。
  七年后的今天,小佳耘已经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利用暑假她随着父母再次回到北京协和医院,看望曾经帮助自己渡过生命难关的医护人员。看着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当年救治过她的医生护士们都难掩激动之情。
  小佳耘的救治成功,是北京协和医院超低出生体重患儿救治水平的具体体现。协和儿科近十余年来已经成功救治了200余例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其中包括30余例体重小于100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目前救治成功的早产儿中胎龄最小的仅为25周、出生体重最轻的仅为520g。协和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抢救成功率为98%,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79%,这一数字在国外发达国家为80%。
  北京协和医院的NICU组建于1983年,是在国内最早建立的NICU之一。十年前在卫生部临床科室重点项目“防治低出生体重儿呼吸衰竭,提高其生存质量”的支持下,通过加强产科儿科协作进一步降低了新生儿窒息、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协和儿科以早产儿系统管理为重点,首先做好现场复苏,把好出生第一关;通过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结合、注重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策略、控制院内感染、提高护理质量等,大大提高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协和还在国内较早运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高频振荡通气、中心静脉置管、促红细胞生成素预防早产儿贫血、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动脉导管结扎术等先进治疗技术。协和儿科还在国内较早开展高危儿的系统管理,进行早期干预和训练,并发挥多科协作优势,对早产儿进行眼底和听力的筛查与随访,连续多年举办早产儿联谊会,为早产儿及其父母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早产儿的生活质量。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NICU在北方地区率先建立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接收来自北京市区、各远郊县及外省市的危重新生儿。目前已经转运危重儿近千例,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该科近年来申请到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联合攻关项目“北京地区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急救与转运模式的研究”,通过探索北京地区最优化和有效的转运模式、建立高危新生儿急救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各级医院的应急能力、复苏技能和救治水平,得到各医院的信任和广泛好评。

上一篇:

【新华网】北京协和医院纳为“明天计划”定点医院

下一篇:

【新华网】协和白衣乐手的故事:白衣作礼服,病房即舞台

Copyrights 2005-2018 导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