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不一样的医者仁术——北京协和医院对口支援内蒙古县级医院侧记
日期:2010/9/19 0:00:00 来源:北京协和医院
不一样的医者仁术——北京协和医院对口支援内蒙古县级医院侧记
本报记者 王 丹 通讯员 李东辉
近日,12名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援蒙义诊队员兵分两路,奔赴土默特左旗人民医院和武川县人民医院。作为京蒙对口支援的后续部队,他们的主要任务一是要帮助解决当地群众的医疗就医问题,二是要摸清当地医疗需求,为下一支援助队伍能有合理的专业配置提供依据。
同一时间,50多天前到达内蒙古的8名医疗队员已经分别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人民医院、托克托县人民医院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多晚我都在这儿等您”
虽然已经接近11时30分,但土默特左旗人民医院的儿科诊室外,仍然排着不少患者。该院儿科主任苏静告诉记者,平时一个上午不到10个病人,听说北京协和医院专家要来义诊,病人数量翻了番。
“医生,我现在去取片子,一个小时后回来,您还在不?”在外科诊室,一位50多岁的患者因为小腿行走后疼痛特意从呼市赶来看病,却忘了带来之前做
小时后回来,您还在不?”在外科诊室,一位50多岁的患者因为小腿行走后疼痛特意从呼市赶来看病,却忘了带来之前做过的CT片。接诊的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芮曦说:“行!您甭着急,多晚我都在这儿等您。”
北京协和医院团委书记龙笑对记者说,此次医疗队的成员平均年龄不足40岁。年轻人下基层有自己的优势,年轻医师兼具学生和老师的视角,能更理解当地医师的需求。而刚刚经过各科室轮转的中青年医师,对于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符合基层全科医师的要求。
■在基层,很多时候要学会放弃
赵静,29岁,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在和林格尔县人民医院内科,他已经是“赵主任”了。
一次,一位40多岁的男性因昏迷被送到了内科急诊室,被确诊为严重贫血合并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要查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贫血,不仅要做胃镜,还要到呼市做肠镜。当得知患者一家年收入仅6000多元、患者还是全家唯一的壮劳力时,赵静和队员们作出决定,先不管病因,而是要尽一切努力,挽救患者生命。
赵静告诉记者,这次治疗,包括ICU监护、抗感染共花费1万多元,远远超出了这家人一年的全部收入。同时,由于资金和医疗条件所限,没有查清患者贫血的确切原因,但医疗队员们深切地感受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就等于保住了整个家庭。
“过去我一直认为,竭尽所能、动用一切先进医疗技术解除患者痛苦,才称得上‘医者仁术’。但在这里,这个理念并不适用。在这个年人均收入不足8000元的国家级贫困县当医生,很多时候要学会放弃,看病的钱绝对要花在‘刀刃’上。”谈起对这个病人的救治,赵静至今仍深有感触。
■“造血”比“输血”更重要
针对对口支援工作,北京协和医院提出的计划是:3年内力争将对口支援的两所县医院从二乙带到二甲的水平。
到和林格尔县人民医院的第一周,赵静与队友便提交了3000多字的工作计划,包括建立交接班制度、首诊负责制度、危重患者查房制度、晚查房制度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此外,他们还倡议北京协和医院分阶段派出义诊队伍,并捐赠专业书籍,为基层建立院内图书阅览室等。北京协和医院不到1个月就满足了他们的所有要求:全院的捐书行动正在开展,义诊医疗队员及时到来,而且每个人都背来了多本厚重的医疗专业书籍。
如果说赵静的工作是“建制度”,那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治医师、现任和林格尔县人民医院外科副主任郭俊超的工作就是“创品牌”。
在和林格尔县人民医院工作没几天,郭俊超便发现胆结石在当地发病率极高,而呼市直属的5个旗县医院仍然采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方式开展治疗,于是产生了打造腹腔镜特色医疗的念头。
在郭俊超的联系下,和林格尔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手术室护士长及外科病房护士长3人前往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了短期学习参观。8月初,和林格尔县人民医院成为当地首个引进腹腔镜设备的旗县医院,同时根据地方病种特点,郭俊超还建议添补了几类妇科腹腔镜配套手术器械。8月21日,由和林格尔县人民医院主办的和林格尔腹腔镜技术研修班已经顺利召开,来自呼市4区5县的100多位外科医务人员踊跃参加。
和林格尔县人民医院院长王月文告诉记者,缺乏系统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及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一直是制约旗县医院发展的主要难题。“通过3年的帮扶,我们真的希望能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协和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