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协和 可以性命相托
日期:2011/9/22 0:00:00 来源:北京协和医院
2011年9月16日的今天,北京协和医院迎来90华诞。这艘为13亿国人服务、定位“全国疑难病诊治指导中心”的生命之船,90年航程,历经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风雨不移,目标如一。协和还是协和,没有因群星闪耀聚成象牙之塔让万众觉得难以企及,也没有倚靠医技超群华丽转身成医学托拉斯令人望而却步。就在今年,一份来自权威的第三方评价结果显示,在“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协和位居榜首。风湿免疫等5个专科成为全国“最佳声誉专科”,消化科等8个专科位居全国排名前五之列;她的床位1800张,日门诊量每日逾万人,20余个科室每日门诊主治医师不限号,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患者满怀全部希望来到这里……
旗舰 “协和”号生命之舟起航
鸦片战争后,随西学东渐,协和医学院前身协和医学堂建立。19世纪末,美国石油巨子洛克菲勒决定资助中国医学教育。在美国医学教育改革浪潮中,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率先大刀阔斧构建约翰•霍普金斯模式,北京协和医学院创建并成为这一模式范本。“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有前途的男女学生成为高质量的,将来可以做领导的医师、教员和科学家。”洛克菲勒二世在协和14座气度非凡的建筑群落成典礼上如是说。
如果把协和当做中国的健康之船,科学研究与人才巨擘就是风帆的两翼,合力托起国人的健康。1924年,刘士豪发表第一篇钙磷代谢论文,之后他与同道在国际上首次证明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及维生素D治疗骨软化症的最低剂量。而刘士豪等另一双氢速变固醇对肾性骨营养不良研究作为第一个由中国人命名的疾病的论文,30年后被证实。美国著名内分泌专家盛赞“多年以来北京协和医院的论文为当时的世界构建起了人类维生素D缺乏症的知识大厦”。1935年王叔咸《糖尿病之简易实用治疗法》、张孝骞1933年测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证实补液法可恢复血容量成为临床医学的一个巨大进步。在20世纪初中国传染病、寄生虫病肆虐的年代,钟惠澜证实大量回归热螺旋体自虱体内逸出经皮肤伤口致病,非因“感染性虱子吸人血而感染”,这一发现收录于各国医书中。在胃肠、心肾、血液、神经病学诸多领域都可见协和先驱者。上世纪20年代林可胜与尼科利斯在国际率先开展人工肾研究,在血液透析发展史中有重要意义。1937年邓家栋报道中国第一例嗜酸细胞白血病。许英魁提出中国多发性硬化不是硬化而是坏死,神经的脱髓鞘病变可能是一氧化碳侵害或缺氧的结果,从而奠定了一氧化碳中毒的病理基础。1938年林巧稚发现,鸦片成瘾是中国女性胎盘早剥原因,而胎儿高死亡率和早产与孕母营养不良关系密切。
走出院墙,协和兴办的公共卫生事务所,致力于更广大人群,协和还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起源地。“天花流行,赶快种痘”,农村卫生实验示范区河北定县村卫生员堪称中国最早的“赤脚医生”。
星河 熠熠生辉只为生命之河
90年协和源远流长,生命所系的所在,托起生命之骄傲,一切一切,凝聚起了几代协和人,交织成因协和而熠熠生辉的灿烂星河。从严格教学、重视床房实践、重视个性化教学出发,具有淘汰制、导师制、客座教授制等核心制度的协和八年制教学,以及独具特色的毕业后教育住院医师制、大查房制和临床病理讨论会,缔造了协和浓浓的教学氛围和独特而优良的育人传统。
执行严格的淘汰制,1924年首届毕业生只有3名。作为毕业生的最高荣誉“文海奖”每年评选一名,颁给五年累计成绩最高者。1924年起13年间仅13人问鼎,他们中有中国儿科泰斗诸福棠,有中国妇产科泰斗林巧稚……住院医师制是协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核心制度,而总住院医师是责任最重、工作最辛苦、锻炼最全面的职位,张孝骞、钟惠澜、邓家栋、吴英恺、方圻等全部是这个岗位历练而成的“栋梁”。“勇敢坚强,扶助弱幼病伤……真诚热情,为他人着想,神圣的职业赋予我们力量……”在这一校歌声中,堪与当时美国护理水平相媲美的协和护校先后培养出王琇瑛、林菊英、吴欣娟等国际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协和护校极力传播一种“慎独”精神,即用爱抚慰每一位病人和每一个嗷嗷无助的婴儿。
百姓 “协和”号的守望
协和人有与之俱来的服务观念,绝非宝塔宠儿;有一种情牵百姓、心系国家的大爱情怀;有一种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的精神守望。这些都很好地注释了许多协和人为国之良医的核心价值。在协和院史上,张学良等检阅即将奔赴抗日战争前线的协和救护队照片赫然在目。1921年成立的协和社会服务部承担了对贫困病人减免费用、分期付款、资助衣物、给予营养以至于路费、殡葬费的救济。1941年太平洋战争烽火中,日军突然进驻学校和医院,学校停课,门诊停诊,一批协和当时的外国籍领导胡恒德校长等被日军关押长达四年。国难当头,协和医生分赴全国继续行医之道,到1945年9月15日医院校产从日军手中收回,犹如百川归海,协和复院仅两年光华重现,曾宪九、冯应琨、吴阶平、吴蔚然等一批协和栋梁重新携手并肩。
当新中国的霞光映照协和时,周恩来总理指示,北京协和医院在亚洲乃至全世界是很有名望的,出了这么多的好医生,到了我们手里一定要把协和办得更好。
1952年林巧稚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打开“协和”窗户看祖国》中写道:“我觉悟到共产党与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以人民利益作为衡量的标准。就是这个真理感动了我,唤醒了我,使我打开了30多年关紧的窗户……”这篇文章表达着协和知识分子的新境界。
于是,他们不惧生死、浴血疆场,成为北京抗美援朝志愿队的首批成员,组成千人参加的担架队和330余人的输血团;作为胸外科奠基者的吴英恺院士主动请缨担负抗美援朝志愿队顾问,繁忙的前线救援之余还奉献出《野战外科学》,内科方忻等多位教授因卓越表现获得“抗美援朝功勋奖章”;在反细菌战中,何观清教授率卫生部公共卫生队调查疫情,提供了科学依据,谢少文、张学德主持东北调查团实验室鉴定,找出细菌确凿证据,受到国务院嘉奖。
多年来,协和大批权威专家投身科普宣传,通过撰写科普丛书、媒体宣讲、创办病友联谊会等多种方式,为我国医学科普和健康宣传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像内分泌科的糖尿病儿童夏令营、儿科的“阳光天使”早产儿联谊会、乳腺外科的 “协和粉红花园”等等,都是建在协和的“病人之家”。
领航 “协和”号的镇船之宝
因为有了安危所系、性命相托的协和传承,因为有了一条永不枯竭的协和人杰灿灿星河的流淌,于是,有了病案、教授、图书馆的“协和三宝”。协和第1号病案是1921年7月1日就诊的郑长寿。协和图书馆馆藏医书堪为亚洲第一,1941年协和被迫关闭前达7500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代表团成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主席格兰特提及出生在协和,病案室立即找出其母亲病案,格兰特看到了自己出生的小脚印欣喜万分。周恩来总理对医院给予表扬。1994年北京晚报牵头举办北京首届抗癌明星评选,工程师韩芝祥在协和医院病案室帮助下找到了3岁时母亲送他做癌症手术的英文病历,想起母亲抱着他做放疗,他不禁潸然泪下,如今他保持着全国癌龄逾60岁的超长抗癌纪录。
在世界医学迅猛发展的竞跑中,医院始终保持着“全国疑难病诊治指导中心”的领跑定位。医院励精图治发展新兴学科,在张庆松指导下,叶世泰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变态反应科,张乃峥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风湿免疫科,陈德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ICU科,也就是今天的重症医学科,世卫组织在协和医院建立世界疾病分类合作中心。在2011年上海复旦大学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协和医院位居榜首,风湿免疫科、基本外科、妇产科、内分泌科、病理科在“最佳声誉专科”评选中全国排名第一,消化科、放射科、麻醉科、神内科、肺科、骨科、皮肤科、血液科全国排名均进前五。
管理 “协和”号今朝鼓满风帆
这里就是协和,日门诊量最高12700人次。每天6时15分挂号室开始挂号,35%的普通门诊及50%的特需专家门诊号投放到114统一预约挂号平台,40多个专科门诊、20多个科室主治医生不限号;6时30分咨询台开始上岗,7时检验结果在查询台可以查询,7时30分药房开窗服务。各科室服务台、药房、收费处、咨询台、查询台等都做到了中午连班服务。
这里是协和,患者医技检查不用顶着“难”字。X光片、B超、CT、核磁等各种检查,无特殊准备者,均在当日完成检查。即使是PET/CT这样的“顶级检查”,预约隔日即做。焦急万分的肿瘤病人、亟须火眼金睛断病的疑难病人也能从这里快速“对号入座”,进入治疗正轨。当然,这是由日复一日的医技科室人员的加班和优化管理来完成的。
这里是协和,手术在优化流程中好、快、多、省完成。国内领先的脊柱侧弯矫正成形术,入院前X光拍片及其一应检查全部搞定,入院第二天即手术,一周出院。协和又一次技术领先脊柱侧弯术原来要分胸前、背后两次做完,现在“前松”与“后直”一次完成省时10天,椎间盘突出症也达一周出院。其实,大量的随访、康复指导都是在术后、在医患之间“一对一”进行的,没有院墙的限制,医生们的手机号对病人毫无保留。
这里是协和,急诊室永远不对病人说“不”。无论见到酒气熏天自称“李嘉诚”的患者,还是夜里3点来开减肥药、患上减肥焦虑症的病人,协和平均年龄30岁的急救队伍,以待病人如亲人的强大内心与病人沟通,将“零投诉”当做目标。1位17岁农家女孩因患病毒性脑炎三个月不能苏醒,面对始终抱着渴求目光的父母亲,急诊科医护人员不抛弃、不放弃,直到有一天,女孩醒了,叫出妈妈……不抛弃、不放弃的背后,是居国内领先急救技术的支撑和浓厚的关爱情怀。
这里是协和,疑难病会诊中心的综合优势让人放心“顶级诊断和治疗”。来自天津的患者王先生曾被开腹又原封不动缝好,医生摇头说手术难度太大,怕病人耐受不了。当病人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协和医院疑难病会诊中心后,全部为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培育学科的基本外科胰腺组、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超声科、病理科、放射科、放疗科、肿瘤内科、核学科专家,数十双眼睛聚焦在病人一排影像资料上,仅仅十几分钟,诊断治疗方案出台,“胰腺腺瘤早期病变”的王先生很快顺利接受了手术,他得益于这个多学科、高精尖技术的整合平台。作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协和医院院长的赵玉沛教授说,开办疑难病会诊中心是医患双赢的事,患者省了时间、享受了优质服务,从根本上降低了医疗费用,医院大大促进了学科发展、带动医生学术水平整体提高,也适合新医改中大型公立医院职责向集中解决疑难重症的转化的需要。
这里是协和,深化院科两级管理,推行目标责任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是协和始终不变的追求。医院对科室没有经济指标,只有一切为了病患的质量和安全指标。对于绩效与收入考核,人力资源处张福泉处长介绍,谁贡献大谁光荣主动延时服务的专家、敞开挂号的主治医被授予门诊单项奖;做不到手术准点开台的,即使是科主任也要大榜公示;劳务分配既看工作量,更看服务水准;医院对各种手术进行难度分级,在现行手术费很低的情况下,通过政策倾斜鼓励大夫们做各种高难手术。
“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待同事如家人,提高员工幸福感”,是北京协和医院在建院90年之际提出的新办院理念。90年沧桑,无数病患在协和感受到医学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的服务。医学与人的性命相关,应该具有生命的温度。医生自己生命价值取向高,生命体验深,幸福就会不期而至。医学的价值是对生命价值的维护和展现,敬畏与关爱每一个生命,医者当不辱使命。
祝协和生命之船继续扬帆远航!